- 庞云玲;
师范专业认证工作已正式开启,地方院校应以此为契机进行专业改革提升。本研究分析了地方院校师范英语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从师德教育培养、教学体系构建和师资建设三个方面提出了与师范专业认证相适应的英语师范生培养措施,以期提高英语师范生的培养质量并为其他同等院校提供建议参考。
2022年01期 v.37;No.143 44-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下载次数:5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庞云玲;
师范专业认证工作已正式开启,地方院校应以此为契机进行专业改革提升。本研究分析了地方院校师范英语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从师德教育培养、教学体系构建和师资建设三个方面提出了与师范专业认证相适应的英语师范生培养措施,以期提高英语师范生的培养质量并为其他同等院校提供建议参考。
2022年01期 v.37;No.143 44-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下载次数:5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李作山;
在贯彻落实“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精神的实际行动中,提升和强化教学质量是“题中之意”也是“必要之举”,只有在“以人为本”原则下开展教学工作,遵循教学规律和人才培养规律强化教学质量管理,才能引导学生获得更好的学习经验和学习方法,助力其成长成才。在探讨OBE理念的内涵和内核的基础上,解读了OBE理念与教学质量的关系,对课堂教学质量体系建设与评价模式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在质量意识、课堂监督与教学监控、体化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和过程性评价层面,给出了构建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策略,并为提升整体课堂教学质量进行了进一步的深入探讨。
2022年01期 v.37;No.143 48-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10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李作山;
在贯彻落实“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精神的实际行动中,提升和强化教学质量是“题中之意”也是“必要之举”,只有在“以人为本”原则下开展教学工作,遵循教学规律和人才培养规律强化教学质量管理,才能引导学生获得更好的学习经验和学习方法,助力其成长成才。在探讨OBE理念的内涵和内核的基础上,解读了OBE理念与教学质量的关系,对课堂教学质量体系建设与评价模式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在质量意识、课堂监督与教学监控、体化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和过程性评价层面,给出了构建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策略,并为提升整体课堂教学质量进行了进一步的深入探讨。
2022年01期 v.37;No.143 48-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10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石朝霞;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已很难适应现代工程教育人才培养的新要求。OBE理念围绕教学目标,社会行业需求,教学过程,教学评价和学校管理等问题制定教学模式,开展教学活动。依据OBE理念要求,将教学模式和教育观念不断的革新,把教学成果放在重要地位,使得教学开展富有弹性和活力,学生地位更加被重视,师生之间的教学互动得到有效的强化,采用多种考核机制和多维度评价标准,实现教学模式由“教师中心”转为“学生中心”,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养,进而更好的为全面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创新型人才开拓新路径。
2022年01期 v.37;No.143 52-55+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K] [下载次数:4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石朝霞;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已很难适应现代工程教育人才培养的新要求。OBE理念围绕教学目标,社会行业需求,教学过程,教学评价和学校管理等问题制定教学模式,开展教学活动。依据OBE理念要求,将教学模式和教育观念不断的革新,把教学成果放在重要地位,使得教学开展富有弹性和活力,学生地位更加被重视,师生之间的教学互动得到有效的强化,采用多种考核机制和多维度评价标准,实现教学模式由“教师中心”转为“学生中心”,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养,进而更好的为全面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创新型人才开拓新路径。
2022年01期 v.37;No.143 52-55+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K] [下载次数:4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王桂祥;
通过定量和定性的方法,从生态系统理论蕴含的宏观系统、中间系统和微观系统三个维度探索大学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社会因素、工作环境和个体层面因素均对大学外语教师专业发展产生显著影响。从社会层面来讲,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提升外语教师社会地位,营造尊师重教的社会氛围,健全法律法规;从工作环境而言,推动制度体系创新、提供资源条件保障,营造积极的工作氛围;从个人因素而言,制定职业发展规划,提升职业认同感,更新专业知识与素养可以有效激发高校外语教师的身份认同感,促使外语教师投身专业发展,提升工作效能。
2022年01期 v.37;No.143 56-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3K] [下载次数:3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王桂祥;
通过定量和定性的方法,从生态系统理论蕴含的宏观系统、中间系统和微观系统三个维度探索大学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社会因素、工作环境和个体层面因素均对大学外语教师专业发展产生显著影响。从社会层面来讲,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提升外语教师社会地位,营造尊师重教的社会氛围,健全法律法规;从工作环境而言,推动制度体系创新、提供资源条件保障,营造积极的工作氛围;从个人因素而言,制定职业发展规划,提升职业认同感,更新专业知识与素养可以有效激发高校外语教师的身份认同感,促使外语教师投身专业发展,提升工作效能。
2022年01期 v.37;No.143 56-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3K] [下载次数:3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石芸;孟祥祺;门博良;
在传统实践教学中,教师作为教学主体,主要对课程内容进行讲解,对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和质量进行评估,无法让学生对复杂问题以“正确做法”加以处置。基于OBE理念的实践教学以成果为导向,通过对学生表现进行客观评估,促进其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持续改进。首先探讨实践教学改革的现实困境以及和OBE理念的契合问题,然后在OBE理念下,试着给出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要求和基本思路,最后以视觉传达专业为例,给出了几类基于OBE理念的实践教学实践路径,旨在借此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升实践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
2022年01期 v.37;No.143 62-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6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石芸;孟祥祺;门博良;
在传统实践教学中,教师作为教学主体,主要对课程内容进行讲解,对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和质量进行评估,无法让学生对复杂问题以“正确做法”加以处置。基于OBE理念的实践教学以成果为导向,通过对学生表现进行客观评估,促进其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持续改进。首先探讨实践教学改革的现实困境以及和OBE理念的契合问题,然后在OBE理念下,试着给出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要求和基本思路,最后以视觉传达专业为例,给出了几类基于OBE理念的实践教学实践路径,旨在借此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升实践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
2022年01期 v.37;No.143 62-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6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许子柱;
小说是思想的召唤,但也需借助有意味的形式才能实现。苏伟贞一直坚持对小说叙事艺术进行探索、创新、实验,取得了较高的创作成就,被誉为"小说天才"。概而言之,她的小说叙事艺术主要体现在以下四方面:首先是灵活运用叙述视角,深化对故事的认识;其次是大胆进行心灵独语,自由展示心理世界;再次是巧妙变幻复调形式,在众声喧哗中丰富主旨;最后是融魔幻现实于一体,增强表现的自由度。借助这些叙事手法,完成对女性和外省人这两类边缘人命运的探索和呈现。
2022年01期 v.37;No.143 104-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下载次数:3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许子柱;
小说是思想的召唤,但也需借助有意味的形式才能实现。苏伟贞一直坚持对小说叙事艺术进行探索、创新、实验,取得了较高的创作成就,被誉为"小说天才"。概而言之,她的小说叙事艺术主要体现在以下四方面:首先是灵活运用叙述视角,深化对故事的认识;其次是大胆进行心灵独语,自由展示心理世界;再次是巧妙变幻复调形式,在众声喧哗中丰富主旨;最后是融魔幻现实于一体,增强表现的自由度。借助这些叙事手法,完成对女性和外省人这两类边缘人命运的探索和呈现。
2022年01期 v.37;No.143 104-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下载次数:3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娟;
周瑄璞的长篇小说《多湾》,以作家熟悉的人和事为表现对象,关注民间世界,讲述民间女性的生活和命运,沉稳精细地展示出民间女性的丰富的精神世界。无论是女性视角下的民间女性,还是女性个体的民间史观,乃至都市女性的民间寻根,都体现了女性作家对民间世界真挚而深沉的社会关怀,显示出女性文学创作在思维向度和话语空间上的拓展。
2022年01期 v.37;No.143 108-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下载次数:2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娟;
周瑄璞的长篇小说《多湾》,以作家熟悉的人和事为表现对象,关注民间世界,讲述民间女性的生活和命运,沉稳精细地展示出民间女性的丰富的精神世界。无论是女性视角下的民间女性,还是女性个体的民间史观,乃至都市女性的民间寻根,都体现了女性作家对民间世界真挚而深沉的社会关怀,显示出女性文学创作在思维向度和话语空间上的拓展。
2022年01期 v.37;No.143 108-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下载次数:2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陈淑华;
为了探讨《缅甸岁月》中的自然主义文学倾向,运用自然主义文学的有关理论和写作技巧对其进行深入分析,主要从环境描写、人的动物化描写以及人的各种欲望的描写三个方面进行论证。发现《缅甸岁月》对自然环境和人文历史环境的描写直接或间接地反映了缅甸的落后和愚昧,表明了环境决定人的命运。被殖民者的低等动物化体现了殖民者的殖民主义和种族主义思想,而殖民者凶残动物化展现了人性的丧失,表明了殖民帝国最终将走向灭亡。主要人物在各种欲望的驱使下最终都走向自我毁灭,体现了人是生物性和社会性的结合体。
2022年01期 v.37;No.143 112-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下载次数:3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陈淑华;
为了探讨《缅甸岁月》中的自然主义文学倾向,运用自然主义文学的有关理论和写作技巧对其进行深入分析,主要从环境描写、人的动物化描写以及人的各种欲望的描写三个方面进行论证。发现《缅甸岁月》对自然环境和人文历史环境的描写直接或间接地反映了缅甸的落后和愚昧,表明了环境决定人的命运。被殖民者的低等动物化体现了殖民者的殖民主义和种族主义思想,而殖民者凶残动物化展现了人性的丧失,表明了殖民帝国最终将走向灭亡。主要人物在各种欲望的驱使下最终都走向自我毁灭,体现了人是生物性和社会性的结合体。
2022年01期 v.37;No.143 112-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下载次数:3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康雪荣;
容器隐喻是认知语言学的重要概念,人类众多思维模式的形成和发展均是基于容器隐喻。基于《红楼梦》“内/外”容器隐喻在文本中的使用情况发现:“内/外”容器隐喻在一定程度上是心理活动的隐喻;从分析心理学的视角下来看待这些隐喻,可以构建出隐喻语言的心理机制。
2022年01期 v.37;No.143 117-120+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下载次数:7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康雪荣;
容器隐喻是认知语言学的重要概念,人类众多思维模式的形成和发展均是基于容器隐喻。基于《红楼梦》“内/外”容器隐喻在文本中的使用情况发现:“内/外”容器隐喻在一定程度上是心理活动的隐喻;从分析心理学的视角下来看待这些隐喻,可以构建出隐喻语言的心理机制。
2022年01期 v.37;No.143 117-120+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下载次数:7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蔡振禹;李亚楠;陈聚芳;
高校课程思政是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德才兼备人才的重要保障,工科人才是中国未来实现制造强国的中坚力量。应切实分析课程思政融入高校工科人才培养的必要性以及高校培养工科人才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以及工科人才的特征,提出从教师考核制度改革、教师课程思政培训、教师教学模式改革、专业课程设置改革以及学生考核制度改革等路径让课程思政融入高校工科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促进工科人才的全面发展。
2022年01期 v.37;No.143 121-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3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蔡振禹;李亚楠;陈聚芳;
高校课程思政是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德才兼备人才的重要保障,工科人才是中国未来实现制造强国的中坚力量。应切实分析课程思政融入高校工科人才培养的必要性以及高校培养工科人才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以及工科人才的特征,提出从教师考核制度改革、教师课程思政培训、教师教学模式改革、专业课程设置改革以及学生考核制度改革等路径让课程思政融入高校工科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促进工科人才的全面发展。
2022年01期 v.37;No.143 121-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3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何林英;刘瑞月;肖士恩;
薪酬是激励教师科研积极性、推动地方高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以河北省X学院为例,通过对薪酬制度、薪酬满意度、薪酬激励效果三个方面问卷调查分析发现:现行薪酬激励制度存在教师整体薪酬收入不高,高层次人才难引进;奖励绩效差距不明显、激励效应体现不充分;教师存在职业惰性,高质量科研成果产出难等问题。因此,应从提高校内绩效标准、完善薪酬激励制度、规范岗位聘任制度、建立考核评价体系四个方面对薪酬激励制度加以完善。
2022年01期 v.37;No.143 125-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下载次数:5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何林英;刘瑞月;肖士恩;
薪酬是激励教师科研积极性、推动地方高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以河北省X学院为例,通过对薪酬制度、薪酬满意度、薪酬激励效果三个方面问卷调查分析发现:现行薪酬激励制度存在教师整体薪酬收入不高,高层次人才难引进;奖励绩效差距不明显、激励效应体现不充分;教师存在职业惰性,高质量科研成果产出难等问题。因此,应从提高校内绩效标准、完善薪酬激励制度、规范岗位聘任制度、建立考核评价体系四个方面对薪酬激励制度加以完善。
2022年01期 v.37;No.143 125-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下载次数:5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范欣;韩琳琳;杨静如;寇志霞;
红色是共和国的颜色,象征着信仰与希望。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在百年的光辉历程中形成铸就的具有民族特质和时代内涵的宝贵精神财富,是党的生命之魂、生存之根、发展之本,是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撑。在思政课教学中注入红色资源,铸牢红色底色,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教育引导青年学生增强理想信仰,深化理论认知,陶冶情操情怀,读懂中国共产党人接续奋斗的红色基因密码,做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2022年01期 v.37;No.143 131-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下载次数:5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范欣;韩琳琳;杨静如;寇志霞;
红色是共和国的颜色,象征着信仰与希望。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在百年的光辉历程中形成铸就的具有民族特质和时代内涵的宝贵精神财富,是党的生命之魂、生存之根、发展之本,是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撑。在思政课教学中注入红色资源,铸牢红色底色,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教育引导青年学生增强理想信仰,深化理论认知,陶冶情操情怀,读懂中国共产党人接续奋斗的红色基因密码,做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2022年01期 v.37;No.143 131-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下载次数:5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马庆栋;
区情教育是区域发展需求与学生个人理想追求的交汇点,是地方高校思政课程教学宏观目标与微观目标的结合点。基于全校性分层抽样调查和连续三年的追踪访谈,对邢台高校的实证研究表明,区情教育是撬动和激活思政课程教学实效性的有力支点。通过“融入式”、“嵌入式”两种方式,构建党政领导带头、专职教师为主体、全社会协同配合的区情教育大格局,才有望解决理论与实际两张皮、学校与社会相脱节的痼疾,使思政课在区域发展大合唱中成为响亮的音符。
2022年01期 v.37;No.143 137-1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下载次数: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马庆栋;
区情教育是区域发展需求与学生个人理想追求的交汇点,是地方高校思政课程教学宏观目标与微观目标的结合点。基于全校性分层抽样调查和连续三年的追踪访谈,对邢台高校的实证研究表明,区情教育是撬动和激活思政课程教学实效性的有力支点。通过“融入式”、“嵌入式”两种方式,构建党政领导带头、专职教师为主体、全社会协同配合的区情教育大格局,才有望解决理论与实际两张皮、学校与社会相脱节的痼疾,使思政课在区域发展大合唱中成为响亮的音符。
2022年01期 v.37;No.143 137-1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下载次数: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淑娇;郭桂全;王力川;董丽丽;张江玉;霍素慧;
将思政教育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对培养既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又具有较高政治思想、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当代大学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课程为例,在阐述化学化工类专业课程思政教育必要性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专业课程思政教育的融合途径与方法实践,总结了专业课程讲授过程中与思政教育融合教学的重要性与深远意义。
2022年01期 v.37;No.143 142-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下载次数:4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张淑娇;郭桂全;王力川;董丽丽;张江玉;霍素慧;
将思政教育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对培养既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又具有较高政治思想、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当代大学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课程为例,在阐述化学化工类专业课程思政教育必要性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专业课程思政教育的融合途径与方法实践,总结了专业课程讲授过程中与思政教育融合教学的重要性与深远意义。
2022年01期 v.37;No.143 142-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下载次数:4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谭蒙革;黎会友;
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与人才培养质量紧密相关。为构建新型人才培养模式,高校应加强与企业行业的合作关系,基于社会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来制定人才培养计划。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与改革的不断深入,对人才的需求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应用型高校应通过产学研和加强对学生专业培养模式的深入研究,来确保高等教育能满足新时期对人才的需求。不同高校应根据自身的特点和定位,探寻符合自身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3+1”办学模式顺应了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通过校企协同育人开展应用型人才培养,可以帮助高校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调整课程结构,改革教学模式,促进教育事业的深入发展,提升学生的专业素质,实现学校、企业和学生的共赢。
2022年01期 v.37;No.143 146-1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下载次数:3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谭蒙革;黎会友;
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与人才培养质量紧密相关。为构建新型人才培养模式,高校应加强与企业行业的合作关系,基于社会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来制定人才培养计划。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与改革的不断深入,对人才的需求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应用型高校应通过产学研和加强对学生专业培养模式的深入研究,来确保高等教育能满足新时期对人才的需求。不同高校应根据自身的特点和定位,探寻符合自身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3+1”办学模式顺应了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通过校企协同育人开展应用型人才培养,可以帮助高校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调整课程结构,改革教学模式,促进教育事业的深入发展,提升学生的专业素质,实现学校、企业和学生的共赢。
2022年01期 v.37;No.143 146-1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下载次数:3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刘泽华;刘艳;蔡恒玲;戴剑勇;王莉芬;
建设一流本科教育、创建一流本科专业,是新时期地方高校强化内涵发展、提升自身竞争力、服务区域经济的必然选择。南华大学在60余年办学历程中,高度重视一流本科专业建设与发展,逐步明晰和确立了学校本科专业建设的发展目标与优势,并积极推进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探索,在增强学校核心竞争力、优化学科专业体系、提高教师整体素质以及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2022年01期 v.37;No.143 151-154+1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下载次数:8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刘泽华;刘艳;蔡恒玲;戴剑勇;王莉芬;
建设一流本科教育、创建一流本科专业,是新时期地方高校强化内涵发展、提升自身竞争力、服务区域经济的必然选择。南华大学在60余年办学历程中,高度重视一流本科专业建设与发展,逐步明晰和确立了学校本科专业建设的发展目标与优势,并积极推进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探索,在增强学校核心竞争力、优化学科专业体系、提高教师整体素质以及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2022年01期 v.37;No.143 151-154+1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下载次数:8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邹志文;王齐祥;
现阶段,各高校虽然重视通过实训课程培养学生专业技能,但实训课程设置缺乏系统性、开设零乱、课程衔接不紧密,无法满足信息化技术快速发展下社会对人才专业技能的需求。在整合理念的指导下,利用信息化平台对实训课程采用情景模拟的教学方式,通过对会计学专业税务综合实训课程进行传统教学方式和整合理念下教学方式对照研究发现,整合理念下实训课程情景模拟教学对学生专业技能和素质的提升具有积极作用。
2022年01期 v.37;No.143 155-1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0K] [下载次数:1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邹志文;王齐祥;
现阶段,各高校虽然重视通过实训课程培养学生专业技能,但实训课程设置缺乏系统性、开设零乱、课程衔接不紧密,无法满足信息化技术快速发展下社会对人才专业技能的需求。在整合理念的指导下,利用信息化平台对实训课程采用情景模拟的教学方式,通过对会计学专业税务综合实训课程进行传统教学方式和整合理念下教学方式对照研究发现,整合理念下实训课程情景模拟教学对学生专业技能和素质的提升具有积极作用。
2022年01期 v.37;No.143 155-1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0K] [下载次数:1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任圆媛;
心理育人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育人、育心与育德”密不可分,要整理资源形成合力。心理学社是由学生组成的社团,是朋辈心理互助的一个重要载体。本研究以大学心理学社为抓手,探讨如何发挥朋辈网络传导和聚合效应,通过朋辈之间的心理互助和支持改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提升其社会支持,从而将心理育人由“学生到学生”的端点与终点互连,达到从“学生个体到学生群体”的全面连接,延伸心理育人触角,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人力不足的困境提供新视角,探索构建“三全育人”教育理念下的高校心理健康工作体系,扩宽心理育人受益学生群体的覆盖面,使心理学社成为心理育人的重要补充,促进高校心理育人成效更广泛、更深入、更持久。
2022年01期 v.37;No.143 160-1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下载次数:3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任圆媛;
心理育人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育人、育心与育德”密不可分,要整理资源形成合力。心理学社是由学生组成的社团,是朋辈心理互助的一个重要载体。本研究以大学心理学社为抓手,探讨如何发挥朋辈网络传导和聚合效应,通过朋辈之间的心理互助和支持改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提升其社会支持,从而将心理育人由“学生到学生”的端点与终点互连,达到从“学生个体到学生群体”的全面连接,延伸心理育人触角,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人力不足的困境提供新视角,探索构建“三全育人”教育理念下的高校心理健康工作体系,扩宽心理育人受益学生群体的覆盖面,使心理学社成为心理育人的重要补充,促进高校心理育人成效更广泛、更深入、更持久。
2022年01期 v.37;No.143 160-1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下载次数:3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罗牧晨;吴玲;
我国创新创业教育经过了多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卓著的建设成效。梳理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历程,以安徽省为例,分析其部分地方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研究发现当前在教学成果的转化机制、与地方经济有效衔接等方面仍旧存在不足。地方应用型高校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为己任,创新创业教育是高校响应区域发展的重要切入点。为了更好地的提升区域经济服务能力,有效推动政产学研合作,从健全保障机制,强化服务意识,创新教学模式,打造新型实践平台四个方面提出了创新创业教育的优化策略。
2022年01期 v.37;No.143 166-1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下载次数:4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罗牧晨;吴玲;
我国创新创业教育经过了多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卓著的建设成效。梳理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历程,以安徽省为例,分析其部分地方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研究发现当前在教学成果的转化机制、与地方经济有效衔接等方面仍旧存在不足。地方应用型高校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为己任,创新创业教育是高校响应区域发展的重要切入点。为了更好地的提升区域经济服务能力,有效推动政产学研合作,从健全保障机制,强化服务意识,创新教学模式,打造新型实践平台四个方面提出了创新创业教育的优化策略。
2022年01期 v.37;No.143 166-1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下载次数:4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陈宇红;孙秀茹;
社会科技水平的高速发展,企业对人才知识水平及操作技能都大幅度提高,部分普通高校转向应用型本科,新型教育模式引入产教融合理念,文章从企业、学生以及高校教育的需求出发,从管理理念、追求目标、职工意识和学生认识四个方面探讨应用型本科教育过程中产教融合的实施措施,促进企业与高校的良性互动,从而实现高校与企业双赢,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促进我国经济的快速稳定的发展。
2022年01期 v.37;No.143 170-1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8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陈宇红;孙秀茹;
社会科技水平的高速发展,企业对人才知识水平及操作技能都大幅度提高,部分普通高校转向应用型本科,新型教育模式引入产教融合理念,文章从企业、学生以及高校教育的需求出发,从管理理念、追求目标、职工意识和学生认识四个方面探讨应用型本科教育过程中产教融合的实施措施,促进企业与高校的良性互动,从而实现高校与企业双赢,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促进我国经济的快速稳定的发展。
2022年01期 v.37;No.143 170-1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8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周玲;张秀兰;唐昊宇;
基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探讨环境监测这门课程的教学改革,从环境监测课程的性质、教学现状以及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在校企合作模式下环境监测课程的改革内容,以期完善环境监测课程的教学体系,实现专业的特色发展,努力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质量。
2022年01期 v.37;No.143 174-177+1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下载次数:2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周玲;张秀兰;唐昊宇;
基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探讨环境监测这门课程的教学改革,从环境监测课程的性质、教学现状以及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在校企合作模式下环境监测课程的改革内容,以期完善环境监测课程的教学体系,实现专业的特色发展,努力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质量。
2022年01期 v.37;No.143 174-177+1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下载次数:2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