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研究

  • 当代中国青年生育价值观建构研究

    王俊飞;刘书宜;

    生育价值观是人们认识、评价、判定生育各方面问题好不好、应不应当的观念系统,是青年处理生育问题、恪守生育规范的价值遵循。当代中国青年胸怀天下、担当有为,其生育价值观的建构应当在情感上彰显爱的原则、在理智上彰显中道原则、在情理圆融中指向幸福原则。以原则为导向,生生不息的价值理想、生而自由的价值目标、家国共生的价值取向、尊生敬法的价值准则、性别正义的价值追求构成了当代中国青年生育价值观的基本内容。这是当代中国青年在生育领域正确把握个体与他人、个体与社会、个体与国家之间关系的直接体现,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认同和积极践行。

    2024年04期 v.39;No.154 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3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新内源性发展理论视角下乡村景观建设路径研究

    蔡茜;

    乡村景观建设将自然生态环境与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有效增强了乡村吸引力,对乡村经济发展和生态宜居、乡风文明建设具有重要作用。新内源性发展理论关注乡村内外关系的协调和多元主体间的合作,针对乡村景观建设存在的资源碎片化、集体认同缺失、制度缺失的问题,强调汇聚地域资源优势,制定和实施符合自身发展需要的乡村景观建设策略,重视本地文化的保护和振兴,强化社区成员的参与和认同。激活村落的内生动力,为其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基础。

    2024年04期 v.39;No.154 8-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下载次数: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中老年社区体医融合服务模式的提炼与发展路径研究

    路俊艳;孙志有;

    基于体医融合视角,分析中老年社区体医融合的内涵和蕴含价值,归纳梳理社区体医融合服务的发展和运营模式:体医康养融合模式、体医康健促进模式、体质监测中心模式、智慧服务平台模式是四大主要发展模式,社区与专业院校共建模式、社区与公共资源整合模式、社区与企业社团共营模式是三大主要运营模式;从提升体医融合理念认知、健全协同发展融合机制、拓展多元要素供给运营、引入体医融合复合人才、创新服务产业区域特色等五个方面提出中老年社区体医融合服务的发展路径。

    2024年04期 v.39;No.154 14-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下载次数:2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邢台探研

  • 元代郭守敬京畿水利规划与实践研究

    郑民德;赵玉;

    郭守敬是元代著名水利学家,其对京杭大运河北京段的规划与开凿作出了巨大贡献。在京畿水利实践中,郭守敬尤为重视防洪、灌溉和运输的综合治理,他通过开凿通惠河实现了“节水行舟”,解决了大都城漕运问题,促进了漕粮运输、贸易往来和文化传播。郭守敬的水利规划对指导当今水利实践具有重要意义。对郭守敬与京杭大运河北京段关系的探讨,有助于进一步挖掘北京深厚的运河文化底蕴,为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提供资料参考。

    2024年04期 v.39;No.154 20-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5K]
    [下载次数: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郭守敬“纯德实学”的养成教育及现代启示

    王秀彦;

    郭守敬是13世纪的中国、乃至世界上最杰出科学家之一。他在天文、历算、仪器仪表制造和水利工程修建等方面建树颇丰。其伟大科技成就的取得,彰显了他“纯德实学”的鲜明特征,而这一特征的养成之本源则是祖父郭荣对他的悉心教育和着意培养。郭荣对郭守敬的教育主要体现在纯德培育和实学引领两方面,其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对当今社会的家庭教育有着重要的启发意义和借鉴价值。

    2024年04期 v.39;No.154 28-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因旧谋新:郭守敬科学实践中的稽古表达

    陈琛;肖爱民;

    稽古,其实质是一种通过考察古事形成经验再回归现实的实践活动。郭守敬受时代潮流和个人经历影响,将稽古在科学领域重新定义并发扬,打破了以往稽古拘于“经史”的局面。在水利兴治中,郭守敬将稽古的对象进一步延伸到前人遗留的文明成果;在历法修订上,则以历代前辈学者为楷模,以古法旧历为蓝本进行创新;在仪器制造上,充分继承和改进前人的发明,以古为师,稽而不泥。郭守敬通过科学活动中的稽古实践,不但汲取传统文化中的有益成分、鼎革了他自己的科学活动,也为当代社会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了历史经验。

    2024年04期 v.39;No.154 34-42+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K]
    [下载次数: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郭守敬在日影测量工具上的突破(Ⅱ):四丈高表-景符日影测量系统

    原杰;

    郭守敬在日影测量上的第一项突破,是对传统的立杆测影进行改进,即发明了“八尺圭表-景符日影测量系统”。结合系统论基本原理,认为郭守敬在日影测量的第二项突破,是“四丈高表-景符日影测量系统”。应用高等数学研究了“四丈高表-景符日影测量系统”本身的特征,给出了本影长度、影宽、相对精度、横梁影子对称性、光斑宽、光斑对称性、影宽/光斑宽、光斑右宽/光斑左宽等8个变量随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规律。应用该结果,得出三个结论:其一,郭守敬改进的“四丈高表-景符日影测量系统”,是又一个革命性的突破;其二,相对于“八尺圭表-景符日影测量系统”,新系统是一次成功日影测量数学模型的大型实验装置;其三,新系统为后期的《授时历》提供了坚实的仪器基础。

    2024年04期 v.39;No.154 43-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5K]
    [下载次数:1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文化传承与发展研究

  • 彭城镇历史街区公共设施文化传承与优化改造

    蔡潇怡;李建杰;

    彭城镇历史街区作为磁州窑文化的发源地,面临着公共设施老旧与环境退化的挑战。通过对街区公共设施现状的调研与问题分析,提出一系列结合文化传承与现代化改造的策略,可以为历史街区的保护与发展提供可行的设计方案,将磁州窑文化元素融入历史街区公共设施设计。方案不仅可以提升历史街区的功能性与美观性,还可增强街区的文化氛围与居民认同感,为地方文化旅游与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理论与实践支持。

    2024年04期 v.39;No.154 51-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7K]
    [下载次数:1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文旅融合背景下的太行山特色小镇开发建设研究——以邢台市踏溪湖风情小镇总体规划为例

    谢宇光;王悦明;王会京;闫峰;李进;王炜;

    目前传统旅游业要锚定更高的发展目标,还要寻求实现新的经济增长点,其关键所在就是文旅融合,这已经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近年来,河北太行山区涌现出许多集文化和旅游为一体的特色小镇,它们有效促进了该区域乡村旅游的发展,传承并保护了地方民俗文化,还为推动发展休闲旅游经济提供了模范和样板。以文旅融合战略理论为指导,以邢台市踏溪湖风情小镇为例,在充分挖掘太行自然和人文资源的基础上对特色小镇建设进行实证分析,提出旅游观光型特色小镇的开发模式,探索其可持续发展对策。

    2024年04期 v.39;No.154 58-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5K]
    [下载次数:4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历史文化街区文化基因图谱构建与活化利用研究——以东流老街为例

    李远远;余维君;

    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活化利用成为关注焦点。历史文化街是历史传承的重要载体,作为特殊类型的文化遗产,更是沉淀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其发展过程中文脉赓续价值无须赘述。文章以池州东流老街历史遗存的基因元素为研究对象,将文化基因理论带入古街文脉赓续中,深入剖析老街的文化基因,为其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提供了深刻理解。通过精细分类并构建文化基因图谱,揭示老街独特而丰富的文化内涵。同时,坚持以文立信,寻找体现皖南古街历史文脉的保护与活化利用方式,提出多元创新的活化利用路径,为历史文化街区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活力。

    2024年04期 v.39;No.154 66-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5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社科论坛

  • 人工智能时代网络意识形态建设的机遇、挑战与路径

    程琳;张宏杰;

    在人工智能技术赋能下,网络意识形态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毋庸置疑,人工智能的发展为网络意识形态建设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使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方式更精准快捷、呈现方式更立体生动、研判方式更及时精准。但是,人工智能也给网络意识形态建设带来了主流意识形态引领权降低、传播力削弱的风险,对传统的管理模式带来了考验。因此,我们应该提高主流意识形态的供给质量,掌握人工智能技术的核心科技,优化现行制度体系,完善法律保障体系,确保社会主义中国行稳致远。

    2024年04期 v.39;No.154 71-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下载次数:10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主体性·发展性·价值性:论中国式现代化内含人民至上的三重维度

    刘艳玲;虞满华;张朝龙;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实践中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而生成的具有中国特色、彰显中国意蕴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内含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立足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探索现代化的内涵不断深化,具有为中国人民探索幸福之路、为人类社会探索发展之路以及为世界探索大同之路的重要价值。

    2024年04期 v.39;No.154 79-84+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下载次数:5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乡村文化振兴“三位一体”的路径建构探析

    刘小华;汪正巧;

    乡村振兴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关键一环。新发展阶段乡村文化建设面临诸多卡点瓶颈,严重掣肘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乡村要振兴,文化必先行。乡村文化是乡村振兴的“根”与“魂”。新时代应着力构建物质文化奠基、精神文化铸魂、制度文化固本“三位一体”乡村文化振兴之路径,以期全面振兴乡村文化。

    2024年04期 v.39;No.154 85-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下载次数:3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从福建蛇崇拜的变迁看个体身份认同发展

    王帅阳;

    蛇崇拜是福建地区自古以来就存在的民俗信仰,这一崇拜随社会发展而变迁,与之相伴的还有崇拜者个体身份认同的不断重构。通过古代信仰了解人们身份认同的建构逻辑,对更清楚地认识当代社会中个体行为和意义建构都有所帮助。通过梳理古代文献材料和相关研究,划分出自然崇拜、图腾—祖先崇拜、神性反复变化和以民俗活动为载体的崇拜四个阶段,以整理福建地区蛇崇拜的历史变迁和其发展逻辑,并论述伴随不同阶段的个体身份认同的出现和发展。

    2024年04期 v.39;No.154 92-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下载次数:1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经济管理

  • 基于AHP-熵权法的民宿集群选址评价体系研究

    孙静宇;陈丹;

    随着后现代旅游业态的更新和旅游者消费需求的不断升级,民宿作为备受青睐的新兴旅游业态开始呈现出集群化的发展趋势。选取五大经济圈内不同特点的民宿集群,从市场、自然、社会、经济四个方面建立民宿集群选址评价体系,通过AHP和熵权法计算获得综合指标权重后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市场因素在民宿集群选址评价准则层指标中权重最大,其次依次是自然因素、社会因素和交通因素;区域文化特征在民宿集群选址影响指标中是一项重要评价指标;区域的国内旅游收入、旅游总人次、旅游资源禀赋、自然景观审美特征、基础设施条件这五项指标在民宿集群选址评价体系中的权重值较大。

    2024年04期 v.39;No.154 102-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7K]
    [下载次数:6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小农户融入中药材供应链的困境与对策研究——基于392位小农户的调查

    董红永;

    小农户融入中药材供应链是实现小农户与中药材产业发展有效衔接的重要途径,也是推进中药材产业现代化的重要方式。通过对安徽亳州392位中药材种植户的问卷调查发现,虽然小农户融入中药材供应链的环境优越、路径丰富,但是小农户融入中药材供应链的意愿淡薄。进一步研究发现,小农户、中药材龙头企业、合作社等供应链节点面临着规模、合作和利益等方面的融入困境。基于以上研究,结合中药材供应链节点实际,从转变小农户传统观念、优化中药材供应链融入路径、完善利益联结机制等方面提出融入对策与建议,以期推动小农户积极融入中药材供应链,并为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提供借鉴。

    2024年04期 v.39;No.154 112-117+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下载次数:1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乡村振兴视域下农产品新零售研究

    黄细芬;

    新零售是依托先进数字技术,线上线下和物流融合的新业态。新零售扩大了农产品的销售渠道,为买卖双方高效对接搭建了桥梁,为农产品的销售提供了新的机遇。当前农产品销售基础设施不足,品牌化、标准化引领缺乏、新媒体销售的引流不畅等,影响着新零售的开展。乡村振兴战略下,农产品新零售要求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突出农产品品牌特色文化,加大农产品销售监管力度,加强短视频平台直播治理,基于此,构建了农产品新零售的开展策略。

    2024年04期 v.39;No.154 118-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下载次数:5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语言文学

  • 汉语得字句动结式中“得”句法功能研究

    张晓雯;

    随着汉语国际化的深入发展,汉语动结式这一复杂结构的教学成为对外汉语教学的难点,尤其有关“得”字句动结式的教学。“得”字句动结式是汉语特有的动结式结构,此结构中“得”的功能在汉语语言学界存在争议,仍然是个谜,值得研究。前人学者对“得”功能的研究多样,但都易被反驳。基于Folli的三层语义分析法,从句法学角度定位汉语得字句动结式中“得”的功能,从而分析得字句动结式的句法构造来让外国汉语学习者深入了解汉语得字句动结式,促进对外汉语教学的国际化。

    2024年04期 v.39;No.154 124-128+1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8K]
    [下载次数:1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网络流行语视阈下青年群体语用身份构建研究

    李明;

    网民中的青年群体在网络语言环境中是主要发话群体。通过对网络流行语分类分层分析,依据言语行为的话语策略解析青年网民群体在网络流行语交际背景下所构建的饱含家国情怀的国家建设参与者、不忘初心的美好生活追求者以及爱憎分明的针砭时弊者这三种语用身份,可以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构“主流文化”传播者身份;挖掘正能量,缓解青年生存压力,建构“理性平和”说话者身份;加强网络建设,构建和谐网络舆论环境,为青年身份建构与认同提供环境这三个方面来促进青年积极语用身份的构建。

    2024年04期 v.39;No.154 129-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下载次数:9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由官方传导至民间的贪腐“飨宴”——从《醒世姻缘传》看明末贿赂风气的散溢趋势

    王佳菲;

    《醒世姻缘传》中有大量官员受贿行贿的描写,通过将其与其他明代文献进行对比,可以发现明末官员的贿赂风气不仅存在于高级官员中,已扩散至底层官员及其随从亲属,甚至在百姓之中,行贿已成为通用的“潜规则”,为众人所默许。明末这种贿赂风气散溢趋势的形成,有着三重源流:制度上,明末徭役折银与援纳入监政策带来负面影响,缺席的律法监管为贿赂提供了客观条件。经济上,商品经济的蓬勃发展为腐败之风横行提供了物质条件。文化上,明末百姓对金钱盲目崇拜,社会风气滑坡。

    2024年04期 v.39;No.154 135-1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K]
    [下载次数:1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教师教育

  • 地方本科院校新师范建设:目标与实现路径

    蔡振禹;何佳敏;陈晓乐;

    新时代助力新师范,也对师范教育提出了新要求。邢台学院作为地方本科院校,扎根本土基础教育,在“传承、发展、创新”基础上,探索新师范实践之路,提出新目标、新人才培养设计与实现路径。地方本科院校新师范建设要形成政治站位高、师德浓、专业优、开放深、技术新与特色明的新目标;培养具有家国情怀、终身学习与创新能力、国际视野的高素质人才;在实现路径上,要完善内涵建设,构建U-U-G-S教师教育新生态,以师范专业认证助推专业内涵提升,突出学科特色建设,激发教师队伍活力。

    2024年04期 v.39;No.154 142-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下载次数:1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教育家精神引领教师培养的内在逻辑、具体方式和实践路径

    晋静;赵平;

    习近平同志提出的教育家精神内涵丰富,为推动新时代教师队伍的建设提供了行动指南和根本遵循。教育家精神与教师培养的价值诉求一致、历史脉络相承,与其实践导向协同,二者具有内在逻辑一致性;弘扬教育家精神的理想塑造、仁爱唤醒以及能力增强功能是引导教师培养的三种具体方式;以思想政治教育激发教师主体意识,以师德师风建设培育教师责任担当,以道德与法治双重保障措施营造教师清正环境进而创新教师培养路径,是发挥教育家精神的引领作用的基本理路。

    2024年04期 v.39;No.154 147-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下载次数:13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高教研究

  • 以事叙理:“故事思政”导引下高校思政课“五环教学模式”研究

    张雅欣;黄艳芹;

    “故事思政”是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的重要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讲好中国故事的现实需要。当前思政课教学存在蜻蜓点水式讲故事、轻描淡写讲人物、生拉硬套讲理论的问题,故事思政导引下的教学模式为破解这些难题提供了可行方案,通过“精选故事—融合教材—内容设计—课堂讲解—深入实践”的“五环教学模式”,实现以理服人和以情感人的有机融合。

    2024年04期 v.39;No.154 155-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下载次数:2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课程思政视域下工匠精神融入钢琴课程的实践路径

    张荣;苗琨鹏;王一茹;王丽;

    钢琴课程作为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课程类型,具有融入新时代工匠精神,构建“钢琴技能+思政”协同知识体系的教育发展潜能。依托课程思政与钢琴专业技能的教育理念,探索工匠精神融入钢琴课程的实践路径。教育模式上,应创新钢琴教学的知识传授模式,追求钢琴精神、钢琴实践与钢琴技艺的统一,落实“知行合一”的教育理念。实践路径上,应推进工匠精神的层级制的知识流动。通过完善钢琴课程的思政育人体系,落实“知行合一”的教育理念,最终实现工匠精神融入钢琴课程,践行课程思政,落实美育活动的教育统一。

    2024年04期 v.39;No.154 161-165+1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下载次数:2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创新创业导向的高校市场营销专业网络营销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李晓晟;

    网络营销深入全面地渗透于社会经济中,为高校市场营销专业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创新创业机会。网络营销课程要以创新创业为导向持续进行教学改革。通过梳理和分析教学影响因素,明确创新创业导向的高校营销专业网络营销课程教学改革的可行性和重要性,发现目前高校市场营销专业网络营销课程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教学改革策略,从而有效提升高校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网络营销创新创业水平。

    2024年04期 v.39;No.154 166-1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3K]
    [下载次数:3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应用转型背景下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策略

    梁慧锋;王彩君;王彦娜;袁洪晶;张淑娇;

    从应用型人才培养角度出发,探讨了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措施。课程结合学生实际和社会需求,合理划分实验教学模块,增加应用性教学内容,加大了设计性实验比例;以学生为中心,采用三阶段六环节的教学方式,加强过程性学习;完善多维度能力评价和过程性评价标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强化学生基本实验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良好的科学素养,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为培养适应经济发展的应用型人才奠定基础。

    2024年04期 v.39;No.154 174-1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5K]
    [下载次数:1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德语教材《当代大学德语》与《Mittelpunkt neu》在语法教学层面上的比较研究

    丁奕文;

    外语教材是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之一,教材的质量直接影响外语教学的效果。通过对比中国德语教材《当代大学德语》和德国德语教材《Mittelpunkt neu》发现,《当代大学德语》语法体系完整,进度安排合理,但演绎式的教学模式、以封闭式练习为主导的习题设置以及重读写、轻听说的能力培养方式均在实际教学中体现出不足;《Mittelpunkt neu》则多采用归纳法进行语法教学,开放式习题占比较高,并且听、说、读、写四项技能训练的比重均衡,能够较好地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兴趣。基于此,建议《当代大学德语》采用演绎法与归纳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语法教学,增加开放式习题占比,并适当提高听说训练比重,以提高教材质量,提升教学效果。

    2024年04期 v.39;No.154 181-1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下载次数: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应用型“信号与系统”课程资源建设研究

    苗丹;闫朋涛;

    信号与系统是一门理论深厚、应用广泛的专业基础课程。在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下,针对培养学生“懂理论,会实践”的目标,对信号与系统课程进行应用型资源建设,为应用型课程建设奠定资源基础。该资源建设分为三个层次,分别是基础知识仿真实例、实际信号处理实例和专业相关科技实例,教学资源应用在教学过程的不同阶段,通过线上和线下的演示、讲解、分析和指导,全方位将应用型实例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应用实例在教学中的演示和讲授,有助于学生理解枯燥的理论知识,有兴趣有意愿地投入到初步的科学研究中去。通过调研学生学习情况和目标达成度分析,该应用型教学资源的建设研究对提升教学效果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2024年04期 v.39;No.154 186-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4K]
    [下载次数:1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